模殼焙燒爐澆注模殼的技術分析
模殼焙燒爐進行澆注模殼前應先做好準備工作,脫蠟后模殼須先靜置4小時以上,因為脫蠟后模殼含水量較大,室溫強度無法提高。其次,須仔細檢查模具外殼的表面質量:是否有裂紋和損壞。有缺陷的模殼應及時修整。修整后直接進入模殼焙燒工序。
建議型殼開口向上,并盡可能用專用蓋子蓋住,以防焙燒爐內的灰塵進入型殼,從而影響澆注后的鑄件質量。另一點是,不能堆放型殼,以免造成型殼變形,影響鑄件質量。
根據鑄件質量要求,焙燒后可能需要清洗部分型殼,以清除型殼內的砂、雜質和灰塵。需要注意的是,模具外殼的清潔方法。
當前,有兩種模具外殼清潔劑:水和酒精。建議使用50-60℃的溫水沖洗。原因是溫水清洗后水分立即蒸發,對模具外殼造成的損壞較小。使用冷水時,水會滲入結晶器殼,結晶器殼的二次焙燒會導致水沸騰,損壞結晶器殼。水洗模板應盡可能使用空氣發泡。簡單的方法是用水填充模具外殼,降低壓縮空氣的壓力,然后深入水中,依靠壓縮空氣發泡。酒精可以盡可能與水一起使用,以降低清潔成本。酒精不會損壞模具外殼,因為它的揮發性很強。
煅燒后的模具外殼具有較高的溫度強度,以抵抗液態金屬的熱沖擊。澆筑應在紅熱狀態下進行。然而,模具外殼的厚度相對較薄,與外部室溫差異太大(即使在盛夏,現場溫度也不能超過60℃)。據數據統計,結晶器殼出焙燒爐并在空氣中停留1分鐘后,結晶器殼內外層溫差為400℃。因此,必須確保從熔爐中取出后20秒內完成澆注。
當前,有兩種流行的澆注方法:一種是殼體澆注,另一種是分包澆注。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由于金屬液是直接從模殼焙燒爐內澆注的,因此金屬液沒有氧化和高溫,可以避免澆注不足的缺陷。缺點是模殼出爐后應盡快澆注,取殼工強調與爐臺配合;分包澆注是直接澆注,沒有配合,但缺點很明顯:模殼溫度不易控制,容易產生二次氧化。需要指出的是,澆包必須預熱到800-900℃,并在徹底預熱后才能使用。
上一條: 維護檢修臺車退火爐的技術匯總
下一條: 探秘高溫退火爐的各項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