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爐生產罐裝線材時表面有粗片狀珠光體問題的控制
退火材表面存在粗片狀珠光體,表面的塑性較低,給后續加工帶來裂紋、斷裂等嚴重后果。本文退火爐廠家為大家建議一款退火爐生產罐裝線材時表面有粗片狀珠光體問題的控制方法:
一、產生表面粗片狀珠光體的原因:
GCr15鋼線材(φ5.5)的不同退火工藝的實驗,并通過分析,退火升溫的過程,是碳化物溶解的過程,罐裝線材退火,粗片狀珠光體主要出現在罐上部料的表面,升溫時,爐體上部溫度較高,由于熱的傳導,料的表面一段時間溫度較高,碳化物溶解過多,并加速了奧氏體中成分均勻化,冷卻后,在料的表面形成粗片狀珠光體。認為產生表面粗片狀珠光體的主要原因是料的溫度偏高。保溫時間、冷卻速度、等溫時間等不起主要作用。
退火爐廠家分析了在生產過程中具體產生表面粗片狀珠光體的原因如下:
1、罐裝線材退火,通過罐1、罐2內的熱電隅測得,開始保溫時,罐上部與罐下部溫差較大(24—30℃),造成罐上部的料溫度偏高,降溫后產生表面粗片狀珠光體。
2、爐體較大,煤氣總管的入口在中間,升溫后爐體中間部分溫度較高,爐體頭部和尾部偏低,爐內氣氛均勻性較差,造成爐體中間部分的料溫度偏高。
3、原熱軋材脫碳或半脫碳嚴重,退火后形成表面粗片狀珠光體。
二、解決控制措施:
退火爐廠家建議控制措施如下:
升溫前期開大二次風和一次風,加快罐下部的料升溫,縮小罐上和罐下的溫差。
1、爐頭①②兩罐內裝熱電隅,觀察罐內料的上部和下部升溫狀況,控制罐上部罐下部的上下溫差不大于20℃。
2、升溫前期開大二次風和一次風,加快罐下部的料升溫,縮小罐上和罐下的溫差。
3、接近保溫溫度時,經常觀察爐內各罐的顏色,格外是爐體中間、頭、尾部分,使爐內各罐溫差在10℃以內,保障不越溫,且不出現球化組織等別1.0情況。
保溫前期,為了保障罐內料的球化等別,保溫溫度稍高些;保溫后期,為了控制表面粗片狀珠光體,要減低溫度。
4、煤氣總管的改造,在煤氣總管的兩端用管道連接,使爐內的供氣前、中、后相對均勻。在操作過程中,根據爐內各罐的顏色,情況,拉開或關閉小煙道板,調節爐內氣氛的均勻度,控制罐上、罐下溫度,縮小溫差。
三、退火爐廠家總結如下:
1、罐裝線材退火爐內加入適量的木炭和鑄鐵鐵屑能良好的控制退火材的脫碳層深度,一般在0.01~0.10mm范圍內。
2、產生表面粗片珠光體的主要原因是溫度偏高,通過控制升溫速度、保溫溫度、爐內氣氛均勻度、及原料質量,基本上可以控制表面粗片狀珠光體的產生。
上一條: 溶劑脫蠟釜整體結構布設與使用
下一條: 退火爐中各安全控制系統的功能分述
相關行業知識
- 臺車退火爐的密封和退火爐燃燒系統的裝置是什么
- 井式退火爐的結構是怎樣的
- 常見的一些模殼焙燒爐的問題
- 高溫退火爐的槽鋼特點
- 臺車退火爐保養需要重點檢查部位
- 井式退火爐安全技術規程
- 井式退火爐的爐內水管形式選擇與管件計算方式
- 臺車退火爐在車間里有哪兩種的節能減排的方式
- ?模殼焙燒爐簡介
- 臺車退火爐有哪些操作規程?
- 溶劑脫蠟釜整體結構布設與使用
- 減少退火爐中爐輥碳套結瘤的辦法
- 臺車退火爐對軸承鋼線材退火的工藝分析
- 反射式模殼焙燒爐的設計與應用成果分析
- 怎樣解決回火爐體腐蝕的問題?
- 鹽浴回火爐的特點與使用注意點
- 高溫退火爐的整體構造之特點說明
- 退火爐應用模糊控制系統的總體設計與成果
- 如何解決回火爐腐蝕的問題?
- 培析高溫退火爐中高溫計的校溫原理